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會展中心會場入口的人員通道閘機,配備了10.1英寸LCD觸摸顯示屏,觀眾經過時屏幕上方即刻顯示證件照片和人物姓名,以此核驗是否人證合一,驗證成功后便可進入,平均入場時間只需1秒。
再度升級的人臉識別核驗閘機,有效提升通行效率,減少排隊等候時間,獲得與會嘉賓和媒體記者的盛贊,文匯報、IT時報等紛紛予以報道。甚至有記者激動地寫道:“你的臉就是最好的‘通行證’,這就是無處不在、細致入微的互聯網科技!”
除了閘機外,烏鎮部分民宿、商店等也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了“刷臉入住、“刷臉支付”?!耙粡埬樧弑樘煜隆钡奈磥砩?,在這里已經觸手可及。
加強技術開放 推動人臉識別實實在在落地
盡管人臉識別技術正在逐漸普及,但要從應用走向全面爆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眾多企業和個人開發者來說,仍面臨多重應用困境。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視覺AI存在嚴重的技術壁壘,由此帶來的高昂研發成本,使得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進入門檻極高。由于技術門檻的鴻溝難以逾越,只有少數巨頭公司或廠商能夠真正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到產品和服務中。
如何降低人臉識別的使用門檻?全球領先的視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虹軟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推出視覺AI開放平臺,以此解決人臉識別等視覺AI算法門檻高、成本貴的問題。
據了解,虹軟是視覺AI落地行業一直以來的推動者和引領者,憑借二十多年的堅實步伐和技術積累,目前全球已經有近百億臺智能設備搭載虹軟算法。去年,虹軟基于在視覺AI領域的深耕推出視覺AI開放平臺,免費開放了人臉識別、活體檢測、人證比對、人臉屬性分析等離線SDK。利用這些SDK,企業可根據需求進行應用層開發,實現相應技術的應用落地。